有些人问,是蒸发温度越低制冷量越大,还是蒸发温度越高制冷量越大呢?真实情况是如何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。
	
	首先了解蒸发温度的定义,然后分析影响蒸发温度高低的因素有什么,它和制冷量有没有关系。
	
	一、蒸发温度的定义 
	
	蒸发温度指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沸腾时的温度,蒸发温度是制冷系统中重要的参数。 
	
	 
 
	
	一般来说,蒸发温度比所需水温低2~3℃,蒸发温度=环境温度/水温-(10~20℃)。蒸发温度在理想状态下即是制冷温度,但是实际运行中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比制冷的温度要稍低3~5℃。
	
	二、影响蒸发温度的因素 
	
	一般制冷系统中的蒸发温度是测不出来的,只能用对应的蒸发压力来推导。它与蒸发压力是对应的关系。
	
	蒸发压力(低压)越低,蒸发温度也就越低;蒸发压力(低压)越高,蒸发温度也就越高。
	
	
	 
 
	
	可以说,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是成正比变化的,知道蒸发压力,我们就能查表得出蒸发温度的数值。
	
	三、蒸发温度与制冷量 
	
	我们知道机房精密空调制冷主要是靠压缩机和制冷剂制冷,通过改变制冷的压力和温度来实现制冷的吸热和放热,从而最终实现制冷。
	
	如果精密空调制冷设备蒸发压力过低的时候由于气态制冷剂密度小,而机房压缩机的输气能力一定就会下降,那么就会导致压缩机的实际输出质量(重量)下降从而导致制冷设备的制冷剂循环量过小。
	
	一旦制冷设备制冷剂的循环量变小,那么制冷能力就会变小。
	
	当冷凝压力一定时,蒸发温度越高,制冷量越大,反之越小。从下图可以很好的说明。
	
	 
 
	蒸发温度与制冷量的关系
	
四、蒸发温度对系统的影响
	
	1.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
	
	过热度高,回气压力低,排气压力也随着降低,供液管道的压力降低,单位流量减少。这一循环使机房降温慢,机器不停的工作,磨损大,效率低。
	
	如果蒸发温度过低,超出了底线,对整个制冷系统非常不利,使回气管道带有液体造成潮车,后果很严重。
	
	2.对制冷量的影响 
	
	蒸发温度调节,在实际操作中是控制蒸发压力,即调节低压压力表的压力值,操作中通过调节热力膨胀阀(或节流阀)的开度来调节低压压力的高低。
	
	膨胀阀开启度大,蒸发温度升高,低压压力也升高,制冷量就会增大;如果膨胀阀开启度小,蒸发温度降低,低压压力也降低,制冷量就会减少。
	
	因此,蒸发温度应视情况进行合理控制调节,在可能的情况下,应尽可能提高蒸发温度。
	
	五、蒸发温度异常的原因 
	
	1.蒸发温度偏低常见原因 
	
	膨胀阀开度小了;制冷系统缺少冷媒;节流机构堵了;过滤器堵塞;内机风量不足;蒸发器结霜严重。
	
	2.蒸发温度偏高常见原因 
	
	膨胀阀开度过大;制冷剂偏多;系统中有空气;蒸发器排出口有堵塞;冷凝效果不好;压缩机效率低或者转速低;压缩机阀片断裂或者有泄漏;热负荷太大等。
	
	3.蒸发温度确定参考数据 
	
	水冷:蒸发温度=冷水出水温度-5℃(干式蒸发器),若是满液式蒸发器,则-2℃。
	
	风冷:蒸发温度=冷水出水温度-5~10℃ ;冷凝温度=环境温度+10~15℃,一般取15。
	
	冷库:蒸发温度=冷库设计温度-5~10℃。